前言:
此时小伙伴们对“无名战士: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而无法辨认的士兵”可能比较关心,大家都需要剖析一些“无名战士: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而无法辨认的士兵”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无名战士: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而无法辨认的士兵””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了解一下吧!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无名战士的剧情简介> 影片为纪念芬兰独立100周年。改编自芬兰作家Väinö Linna的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以苏芬战争为背景,这是一部拍得非常冷峻、真实、残酷的战争电影,没有任何煽情、激昂的东西,也没有多少政治立场,没有张扬的英雄主义。能把一部情节并不起伏的电影拍得如此真实,好看,难得!电影顺叙了1941-1944年苏芬继续战争从开战到战败的全部历程,以老兵Rokka和四个战火里成长的汉子,为贯穿整片的核心人物,再次重现一场惨烈二战史里不太引起关注的苏芬战争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为冬季战争)。摈弃华丽的电脑动画,回归质朴,真实到如临其境。同时还是一本战场教科书和博物馆。
影片只聚焦在一队芬兰步兵连中的五六个基层官兵在苏芬战争中的故事。战斗场面也限于步兵战术。不过整体并不闷。苏芬战争是二战中的一段历史,但是并不出名,也许少有人知。这部长达3小时的影片便取材于这段历史。影片没有选择采用高阶视角,也就是说主角并不是将领或国家领导人,而是那些所谓无名战士。他们大多数人都无法逃脱战死的命运,我也无法记住他们的姓名和模样。不过,影片还是让我记住了那个老兵油子。
这是一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从第三方立场冷静描述战争的电影,战争双方互称对方为敌人,其实双方都是受害者。不管怎么说比我们国家的个人英雄主旋律强很多。作为战败方拍一部电影每年国庆节播放,提醒自己反战主题,战争没有胜利,没有英雄,没有主角,没有热血,没有酷炫特效,战争只有按部就班的躲避和自保,有的只是磨人的煎熬和绝望,漫长的等待和活下去的希望。
欧洲人的战争片拍得比美国人明白多了。思维的复杂化是需要时间和历史积累的。你想做英雄,我不在乎,我该趴着时趴着,该前进时前进,我们来这不是为了被杀,而是杀戮。
一个人的死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是个统计数据。只有死亡才是从战争中解脱的唯一出路。进攻时的牺牲,没有悲伤,撤退时的牺牲,更显悲壮。越到后来,每一次阵亡都深受触动,每一个年轻的生命,每一双闭不上的眼睛。
三个小时的电影,却并不嫌长,也不觉闷,一些桥段与对话挺有趣。战争场面拍得挺不错,且对战争中人性的刻画很真实。任何一场战争,如果深入进去,换个角度观察,恐怕会有不同的感觉与判断。谁敌谁友,正义与否,恐怕很是很难说清楚。
总结:场面真实,但剧情有点像记录片,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是军队的宝贵财富。苏芬战争中表现芬兰战士的牺牲精神才是重点,芬兰在大国夹缝中的进退失据左右为难,与苏联交恶,与德国为伍, 战争结束那一刻 才知道所有的英勇无谓其实只是炮灰而已 谁能抚平受伤的心灵?
- 随机文章